据媒体报道,浦东新区祝桥镇的盲人听众张先生在申请导盲犬的过程中,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障碍”。“我们小区居委会说,导盲犬申请,今年开始必须要获得所在楼栋邻居100%同意。我其他条件都符合,但这一条尚未通过,难道就不能申请导盲犬了?”
“申请导盲犬要邻居100%同意”,这样的要求未免苛刻。这意味着不管出于何种理由,只要一户反对,导盲犬申请即告无效,这恐怕不够人道。可以借鉴的是,大多数小区养宠物犬都不需要征求任何邻居的要求,导盲犬作为一种“刚需”,却被设置了如此之高的门槛,政策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确实难逃质疑。
不过根据记者调查发现,“邻居100%同意”的要求更像是一种基层单位加码的结果。相关工作人员也承认,《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导盲犬申请换证和退役事项管理办法》中并没有这样的表述。只是在执行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把“需要得到邻居的支持”理解成了“邻居100%同意”,并由此打回了申请。但从舆论的反馈看,这种理解恐怕过于机械,不太符合常理,对于残疾人也不够友好。
从近些年的整体趋势也能看到,社会对导盲犬的包容度是在不断扩大的。去年9月施行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交通运输设施和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运营单位,应当为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导听犬、辅助犬等服务犬提供便利。在过去,一些公共场合因为拒绝导盲犬进入而屡屡成为新闻;现如今,人们明显能感到开放进入的场合越来越多,“欢迎导盲犬”的标识越来越常见。
那么相应地,申请导盲犬的政策规定是否也应当和这样的社会趋势相匹配,为残疾人提供更大的便利?事实上,国内导盲犬本就面临着严重的供求失衡,有数据显示,中国有1700万盲人,而全国导盲犬的数量仅有400只。在这个大背景下,申请导盲犬本就十分不易,那么更不宜设置过高的门槛,进一步制造障碍。
当然,导盲犬一般是大型犬只,且要伴随盲人进入各类场合,并提供相应的帮助,这有可能会给社区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相关政策中“需要邻居支持”也是着眼于这点,希望导盲犬能够更加妥帖地融入日常,不至于激化邻里矛盾。
只不过“邻居支持”不应被简化成一票否决权。受影响的邻居具体划到什么范围,邻居如有意见如何协调沟通,并达成约定等,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和社区进一步明确和提供帮助。相关单位不能简单地把问题丢给盲人和住户之间自行协商,并粗线条地赋予邻居过大的权重。
客观来看,“邻居100%同意”之类的要求,其实也是一种阶段性的适应困难。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当前导盲犬的数量仍然不够多,如何接纳导盲犬社会也在摸索、适应。
“邻居支持”这样的要求本意是一种预判并防止矛盾的规范,只不过其间的边界还需要不断调整和界定。也希望这起风波能敦促相关部门,进一步提高政策规范的可行性,不断完善规定细节,真正实现保障残疾人权利的政策初衷,创造更加友善的无障碍环境。
文丨易之(作者系资深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