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假释的条件是怎么规定的有没有法律规定
对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需满足条件:不是累犯,未因暴力性犯罪被判10年以上刑期,刑期限制为执行二分之一以上或实际执行13年以上,同时需遵守监规、接受改造、表现悔改、不再危害社会。
法律分析
1、对象是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而且必须不是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出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刑期限制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必须执行原判决刑期的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13年以上。
3、实质条件,犯罪分子须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
拓展延伸
刑法假释的条件及法律规定:了解刑法假释的具体要求和相关法律规定
刑法假释是指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罪犯进行提前释放的一种制度。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法假释的条件主要包括:服刑期限、表现行为、改造表现、犯罪类型等方面。具体来说,罪犯必须已经服刑一定期限,表现良好并参加相关改造活动,同时犯罪类型也会对假释的条件产生影响。此外,刑法假释的规定在我国法律中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规定了刑法假释的程序、权限、审查标准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刑法假释的公正性和合法性。总之,了解刑法假释的具体要求和相关法律规定对于维护社会安全和保护罪犯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刑法假释是一种提前释放符合条件的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犯罪分子的制度。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假释条件包括刑期限制、实质条件等方面。罪犯需执行一定比例的原判决刑期,且需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表现悔改且不再危害社会。刑法假释的规定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确保其公正性和合法性。了解刑法假释的要求和法律规定对于维护社会安全和保护罪犯权益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七节 假释 第八十二条 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程序进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十二条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三章 刑罚的执行 第四节 减刑、假释 第三十二条 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符合法律规定的假释条件的,由监狱根据考核结果向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假释裁定的副本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