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背部穴位作用
背部的穴位有不同的好处:
1. 命门、大椎、百会等穴位可治疗局部病症、妇科、男科疾病、热病、咳嗽、气喘等;
2. 睛明、肺俞、委中等穴位可治疗眼部疾病、肺部疾病、腰腿、前阴病症等;
3. 穴位能舒筋活血、通经活络、增加身体健康状况;
4. 针灸需就诊专业医生,在望、闻、问、切等辨证论治后,由专业医师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操作。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人体后背穴位图,完整图
人体背部穴位主治:
1、络却穴、玉枕穴
身体方面:头痛眩晕、视物不明、鼻塞、热病无汗、失眠。
2、百会穴、后顶穴、强间穴、脑户穴
身体方面:头晕目眩、失眠、心烦、健忘、耳鸣
3、风府穴、哑门穴、大椎穴、天柱穴
身体方面:失眠多梦、颈椎病、头晕耳鸣、手脚麻木、鼻炎、胸闷、落枕;
皮肤方面:鱼尾纹、面部皱纹、毛孔粗大、皮肤过敏、油脂旺盛、暗疮。
4、大杼穴、风门穴
身体方面:咳嗽、胸闷气喘、鼻塞、肩背酸痛、伤风、咳嗽;
皮肤方面:神经性皮炎、额头肤色晦暗
5、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肺俞穴、阙阴俞穴、心俞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
身体方面:感冒咳嗽、心慌惊恐、面红发热、失眠健忘、身热头痛;
皮肤方面:红血丝、毛囊炎、过敏性皮炎
6、灵台穴、至阳穴、督俞穴、膈俞穴、譩譆穴、膈关穴
身体方面:虚胖、乳房松弛、烦闷不安;
皮肤方面:面色青黄、眼袋、皮肤粗糙
7、筋缩穴、中枢穴、肝俞穴、胆俞穴、魂门穴、阳纲穴
身体方面:少气乏力、精神不振、内分泌失调、心烦易怒、食欲不振;
皮肤方面:皮肤粗糙、皱纹、面色秽浊、色素沉积、口唇苍白无华。
8、脊中穴、脾俞穴、胃俞穴、意舍穴、胃仓穴
身体方面:消化不良、胃酸胃痛、痔疮、腹泻、腰背疼痛、体内湿气、腹胀、食欲不振;
皮肤方面:酒渣鼻、暗疮、红血丝、眼睑浮肿、面黄浮肿、面色潮红、油脂旺盛、嘴周痤疮、脂溢性皮炎。
9、悬枢穴、命门穴、腰阳关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肓门穴、志室穴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腰酸痛、口干唇燥、脚冷乏力、便秘、腹痛、小便不利、*肿痛;
皮肤方面:黄褐斑、黑眼圈、暗疮、面色苍黄、肤色晦暗滞浊。
10、腰俞穴、长强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胞肓穴、秩边穴
身体方面:泌尿不畅、痛经、子宫内膜炎、便秘、性冷淡、*湿痒;
皮肤方面:皮肤干燥、粗糙、雀斑、妊娠斑。
11、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阴穴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经痛崩漏带下、疝气、小便不利、便秘、*湿痒;
皮肤方面:雀斑、妊娠斑、子宫性肝斑、*性肝斑、面色苍黄、暗哑无光。
12、承扶穴、股门穴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便秘、痔疮、臀部炎症。
13、合阳穴
身体方面: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性内膜炎
14、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痔疮、便秘。
15、跗阳穴、昆仑穴
身体方面:头痛、眩晕、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膝关节炎。
督脉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扩展资料:
人体背部有各脏器的背腧[shù]穴,这些穴位在功能上与各脏器相对应,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1、肺俞
①皮肤隆起的多为胸中有热,可有气短、咳嗽等症状,一般在膻中穴也有反应,可结合观察。
②本穴如有反应,在肺经的太渊、孔最、中府等处往往呈异样变化。
③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痰饮咳嗽之症。
④诊得条索状结节,周围皮肤有明显压痛者,多为咳嗽、气急、肺热胸痛、感冒等病变。
肺腧是天灸的常用穴:天灸是在三伏天之初伏、中伏、末伏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将特定中药(如甘遂、细辛等)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使人体阳气得天阳之助,达到驱逐内伏寒邪、补益人体正气的目的。
伏日为庚日,庚日属金,与肺相配,故天灸善于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肺系疾病。天灸治疗哮喘往往选取肺俞、定喘、风门等,以宣通肺气,从而防治哮喘的发生。
2、心俞
①若有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多为上肢内侧疼痛、红肿或有心悸怔忡、心慌烦闷不安、口渴等症。
②皮肤凹陷且压痛敏感者,常有心胸烦乱,恍惚健忘、纳呆等症。
③心脏疾患尤其是心痛时本穴如有反应,在巨阙穴处往往呈异样变化。
3、肝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伴有压痛敏感者,多为失眠症。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兼有明显压痛者,常见头晕、失眠、心烦不宁之症。
③出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患者有胁肋胀痛、脘闷、腹胀、黄疸、纳呆、寤寐不宁等症状,或有下肢内侧红肿的病变。
4、胆俞
①发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多属黄疸。
②凡有细条状及压痛者,多为下肢外侧痹痛,若在命门穴同时有气泡样反应者,则属下肢麻木。
5、脾俞
①局部皮肤凹陷,或按之软若棉样,以虚证为多。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并有压痛者,患者常有头晕、失眠、乏力、健忘、烦躁、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症状。
③若出现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者,为下肢内侧红肿、行走困难或大趾运动不利之征。
6、胃俞
①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痛感者,常是不欲饮食和有胃痛等病变。
②有棱状结节和明显压痛者,多有呕吐、不食、胃痛、腹胀或髋关节外侧有红肿现象。
7、三焦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按之有条索状结节且压痛明显者,多有腰痛、带下、月经不调、小便混浊等症状。
②若有棱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一般是耳鸣、重听、头痛、腹胀满闷、吐逆之征(妇女妊娠期亦可发现三焦俞有棱状结节)。
8、肾俞
①有条索状结节,凡压痛敏感者,一般是阳痿、头晕、腰痛及耳鸣之征。
②诊得棱状结节,兼有明显痛感者,多为血尿、腰痛、浮肿之症。
③局部皮肤隆起,有如卵圆形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肾虚有热,耳鸣、头胀之征。
9、大肠俞
①发现坚硬的圆形结节,且压痛敏感者,表示大便干结。
②有棱状结节并兼有压痛者,大多有头痛、牙痛、腹痛、泄泻等症。
10、小肠俞
①凡结节椭圆质地较硬而压痛显著者,多有头晕、后头疼痛、后项拘挛之症。
②本穴出现气泡样转动感,多为妇女子宫下垂。
11、膀胱俞
①诊有柔软的椭圆形结节,大多数是遗尿症。
②按得棱状结节,并有压痛者,一般有发热头痛、小便频数、尿赤涩痛、腰痛、小腹胀痛、白带等症状。
③有细条索状结节、压痛者,多有下肢麻木或痹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穴位
人体后背穴位图,完整图
人体背部穴位主治:
1、络却穴、玉枕穴
身体方面:头痛眩晕、视物不明、鼻塞、热病无汗、失眠。
2、百会穴、后顶穴、强间穴、脑户穴
身体方面:头晕目眩、失眠、心烦、健忘、耳鸣
3、风府穴、哑门穴、大椎穴、天柱穴
身体方面:失眠多梦、颈椎病、头晕耳鸣、手脚麻木、鼻炎、胸闷、落枕;
皮肤方面:鱼尾纹、面部皱纹、毛孔粗大、皮肤过敏、油脂旺盛、暗疮。
4、大杼穴、风门穴
身体方面:咳嗽、胸闷气喘、鼻塞、肩背酸痛、伤风、咳嗽;
皮肤方面:神经性皮炎、额头肤色晦暗
5、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肺俞穴、阙阴俞穴、心俞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
身体方面:感冒咳嗽、心慌惊恐、面红发热、失眠健忘、身热头痛;
皮肤方面:红血丝、毛囊炎、过敏性皮炎
6、灵台穴、至阳穴、督俞穴、膈俞穴、譩譆穴、膈关穴
身体方面:虚胖、乳房松弛、烦闷不安;
皮肤方面:面色青黄、眼袋、皮肤粗糙
7、筋缩穴、中枢穴、肝俞穴、胆俞穴、魂门穴、阳纲穴
身体方面:少气乏力、精神不振、内分泌失调、心烦易怒、食欲不振;
皮肤方面:皮肤粗糙、皱纹、面色秽浊、色素沉积、口唇苍白无华。
8、脊中穴、脾俞穴、胃俞穴、意舍穴、胃仓穴
身体方面:消化不良、胃酸胃痛、痔疮、腹泻、腰背疼痛、体内湿气、腹胀、食欲不振;
皮肤方面:酒渣鼻、暗疮、红血丝、眼睑浮肿、面黄浮肿、面色潮红、油脂旺盛、嘴周痤疮、脂溢性皮炎。
9、悬枢穴、命门穴、腰阳关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肓门穴、志室穴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腰酸痛、口干唇燥、脚冷乏力、便秘、腹痛、小便不利、*肿痛;
皮肤方面:黄褐斑、黑眼圈、暗疮、面色苍黄、肤色晦暗滞浊。
10、腰俞穴、长强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胞肓穴、秩边穴
身体方面:泌尿不畅、痛经、子宫内膜炎、便秘、性冷淡、*湿痒;
皮肤方面:皮肤干燥、粗糙、雀斑、妊娠斑。
11、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阴穴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经痛崩漏带下、疝气、小便不利、便秘、*湿痒;
皮肤方面:雀斑、妊娠斑、子宫性肝斑、*性肝斑、面色苍黄、暗哑无光。
12、承扶穴、股门穴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便秘、痔疮、臀部炎症。
13、合阳穴
身体方面: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性内膜炎
14、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痔疮、便秘。
15、跗阳穴、昆仑穴
身体方面:头痛、眩晕、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膝关节炎。
督脉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扩展资料:
人体背部有各脏器的背腧[shù]穴,这些穴位在功能上与各脏器相对应,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1、肺俞
①皮肤隆起的多为胸中有热,可有气短、咳嗽等症状,一般在膻中穴也有反应,可结合观察。
②本穴如有反应,在肺经的太渊、孔最、中府等处往往呈异样变化。
③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痰饮咳嗽之症。
④诊得条索状结节,周围皮肤有明显压痛者,多为咳嗽、气急、肺热胸痛、感冒等病变。
肺腧是天灸的常用穴:天灸是在三伏天之初伏、中伏、末伏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将特定中药(如甘遂、细辛等)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使人体阳气得天阳之助,达到驱逐内伏寒邪、补益人体正气的目的。
伏日为庚日,庚日属金,与肺相配,故天灸善于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肺系疾病。天灸治疗哮喘往往选取肺俞、定喘、风门等,以宣通肺气,从而防治哮喘的发生。
2、心俞
①若有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多为上肢内侧疼痛、红肿或有心悸怔忡、心慌烦闷不安、口渴等症。
②皮肤凹陷且压痛敏感者,常有心胸烦乱,恍惚健忘、纳呆等症。
③心脏疾患尤其是心痛时本穴如有反应,在巨阙穴处往往呈异样变化。
3、肝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伴有压痛敏感者,多为失眠症。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兼有明显压痛者,常见头晕、失眠、心烦不宁之症。
③出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患者有胁肋胀痛、脘闷、腹胀、黄疸、纳呆、寤寐不宁等症状,或有下肢内侧红肿的病变。
4、胆俞
①发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多属黄疸。
②凡有细条状及压痛者,多为下肢外侧痹痛,若在命门穴同时有气泡样反应者,则属下肢麻木。
5、脾俞
①局部皮肤凹陷,或按之软若棉样,以虚证为多。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并有压痛者,患者常有头晕、失眠、乏力、健忘、烦躁、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症状。
③若出现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痛者,为下肢内侧红肿、行走困难或大趾运动不利之征。
6、胃俞
①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痛感者,常是不欲饮食和有胃痛等病变。
②有棱状结节和明显压痛者,多有呕吐、不食、胃痛、腹胀或髋关节外侧有红肿现象。
7、三焦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按之有条索状结节且压痛明显者,多有腰痛、带下、月经不调、小便混浊等症状。
②若有棱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一般是耳鸣、重听、头痛、腹胀满闷、吐逆之征(妇女妊娠期亦可发现三焦俞有棱状结节)。
8、肾俞
①有条索状结节,凡压痛敏感者,一般是阳痿、头晕、腰痛及耳鸣之征。
②诊得棱状结节,兼有明显痛感者,多为血尿、腰痛、浮肿之症。
③局部皮肤隆起,有如卵圆形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肾虚有热,耳鸣、头胀之征。
9、大肠俞
①发现坚硬的圆形结节,且压痛敏感者,表示大便干结。
②有棱状结节并兼有压痛者,大多有头痛、牙痛、腹痛、泄泻等症。
10、小肠俞
①凡结节椭圆质地较硬而压痛显著者,多有头晕、后头疼痛、后项拘挛之症。
②本穴出现气泡样转动感,多为妇女子宫下垂。
11、膀胱俞
①诊有柔软的椭圆形结节,大多数是遗尿症。
②按得棱状结节,并有压痛者,一般有发热头痛、小便频数、尿赤涩痛、腰痛、小腹胀痛、白带等症状。
③有细条索状结节、压痛者,多有下肢麻木或痹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穴位
背部正中脊柱两侧是什么穴位
1、背部正中脊柱两侧是什么穴位
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的两侧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捏脊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的作用。
2、按摩督脉有什么功效
为加强疗效,在挟提到与病情相关的背俞穴上时,可加重挟提力量,并用力向上提捏一次。《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粘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本法有调整阴阳,通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等作用。常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失眠及小儿疳积,感冒,发烧等症状。
3、督脉有哪些分支
3.1、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
3.2、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
3.3、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
1、大椎穴。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2、陶道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疾病: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脊背酸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
3、身柱穴。位于人体身柱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疾病:身热头痛,咳嗽,气喘,惊厥,癫狂痫证,腰脊强痛,疔疮发背。
4、神道穴。人体神道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疾病:心痛,惊悸,怔忡,失眠健忘,中风不语,癫痫,腰脊强,肩背痛,咳嗽,气喘。
5、灵台穴。灵台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疾病:咳嗽,气喘,项强,脊痛,身热,疔疮。
1、在找脊椎部的穴道时,数凸骨就可发现穴道,不过,并不需总是都从最上面颈椎的凸骨开始数起。
2、头往前低下时,脖子后面所露出的一块骨,就是第七颈椎骨。而第七颈椎骨下面的一个背骨突出处,即是第一胸椎骨。
3、若以线连结左右两边肩胛骨的下端,正好是第七胸椎骨和第八胸椎骨间的突起处。
4、腰的左右边有极突出的“髂骨”(为髋骨最上部),而连接其左右侧上端之线,则为第四腰椎棘突之突起处,这也是系腰带的位置。
5、脊椎上及旁边的人体穴位是非常丰富的,且布满了被广泛用于疾病治疗的穴道,对于任何想致力于人体穴位疗法的爱好者来说,掌握好“脊柱旁取穴窍门”都是大有裨益的。
6、脊柱穴位的定位技巧:一椎大抒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七隔俞;八椎胰俞紧相跟;九肝十胆仔细寻;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腰三气海腰四大(肠);腰五椎下关元镇;小肠膀胱骶骨找;中膂白环椎尾沉。
背部的五条经络有什么重要
背部的五条经络有什么重要
背部的五条经络有什么重要, 中医基础理论中,身体有经、多元性路线,每一条路线都拓宽至身体的每一个位置,那么你知道背部的五条经络有什么重要吗,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背部的五条经络有什么重要1
背部有什么经脉
背部的经脉名字及部位:十二经脉对称性的遍布于身体的两边,各自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里侧或两侧,每一经络各自归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而,十二经脉中每一经络的名字,包含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一部分。手进行于上肢,足进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里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两侧,属腑。在其中腰背部共2条经和5条脉,督脉坐落于后正中心线,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后正中心线1.5寸,为全身背俞穴所属,膀胱经第二侧线-旁开后正中心线3寸,沿锁骨内侧线下滑。
背部经络疏通的益处
背部经络疏通是一种健康保健性的医治,关键适用感染医治、背部疾病治疗等,根据背部经络疏通能医治许多病症。应用该项医治益处也是许多的,病人做此医治多是拔火罐医治,医治时根据背部的穴位刺激性,应用身上的经脉所有开启,就会有输通的作用。背部正中间的脊柱是督脉的循行线,它一身之阳经,有统领、调整、联系其他阳经的功效,影响力十分关键。而脊柱两边的膀胱经又全线贯通浑身上下,五脏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是有相对的反映点,五脏六腑功能产生的生理性转变,都可以在背部俞穴上反映出去。
中医学如何输通背部经络
背部的经脉联接人体每个位置,常常背部按摩能连通全身血气、推动血液、血循环及组织间的新陈代谢、可减轻全身疲倦和肌肉疼痛,去病强身健体、提升人的抵抗能力这些。下边我们讨论一下背部按摩的方式。
中医学觉得身体的好几个穴道系于背部,适当敲打背部可经络疏通、推动血气运作等,做到缓解疲劳、安神助眠等功效,并可加强内分泌及中枢神经系统,增强免疫力。捶腿简便易行,不会受到时间管束,一般有拍摄手法(虚掌敲打)和叩法(虚拳敲击),二种技巧均宜轻不适合重,务求姿势融洽、节奏感匀称,切实颇具延展性。捶腿时,两手沿脊柱两边由上而下或由上而下轻轻拍打轻叩,捶击幅度以能使人体振动而不觉得疼痛为宜。可自身敲打,也可由别人敲打,被捶者可坐可卧。一般捶腿频率以每分60至100下以宜,每天可捶腿1至2次,每一次捶腿时间以20分钟为限。
经络的关键实际意义
经脉对身体来讲十分关键,它既能决存亡,又能处万病,由于人往往变成一个有机化学的总体,是因为经络蜿蜒曲折,进出表中,内联五脏六腑,外至皮肤肌肉来连络的,而经络之气运作一切正常针对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治疗起着的关键功效。运作血气,营养成分五脏六腑燃气需要用管路传至每个地区,一样,血气还要根据经脉传至人体各部,滋养浑身上下内外.它是经脉的第二个功效。经穴还能够体现人本质的问题,中医学称作"以表知里"。
背部的五条经络有什么重要2
1、背部的经络名称及位置
十二经脉对称的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属腑。其中腰背部共2条经和5条脉,督脉位于后正中线,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后正中线1.5寸,为全身背俞穴所在,膀胱经第二侧线-旁开后正中线3寸,沿肩胛骨内侧线下行。
2、背部经络疏通的好处
背部经络疏通是一种保健性的治疗,主要适用于感染治疗、背部疾病治疗等,通过背部经络疏通能治疗很多疾病。使用此项治疗好处也是很多的,患者做此治疗多是拔罐治疗,治疗时通过背部的穴位刺激,使用背上的经络全部打开,就有疏通的功效。背部正中的脊椎是督脉的循行线,它总督一身之阳经,有统帅、调节、联络其它阳经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而脊椎两侧的膀胱经又贯通全身上下,五脏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有相应的反应点,脏腑机能发生的病理性变化,都可在背部俞穴上反应出来。
如果经常在背部正中或两侧拔罐。这种特有的刺激,不仅有利于快速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而且能调节脏腑,促进血液循环,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作用增强内分泌功能,激活免疫细胞,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可见,背部拔罐好处多多,喜好拔罐的朋友,不妨在背部拔罐。拔罐背部经络疏通的好处有哪些呢?可治疗疾病也可预防疾病,拔罐是中医里很经典的治疗方式,多数人都进行使用。
3、中医怎样疏通背部经络
背部的经络连接身体各个部位,经常背部按摩能打通全身气血、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可缓解全身疲惫和肌肉疼痛,去病强身、增加人的抵抗力等等。下面我们来看看背部按摩的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多个穴位系于背部,适度捶打北部可振奋阳、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等,达到消除疲劳、安神等作用,并可强化内分泌及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捶背简单易行,不受时间约束,通常有拍法(虚掌拍打)和叩法(虚拳叩击),两种手法均宜轻不宜重,力求动作协调、节奏均匀,着力富有弹性。捶背时,双手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轻拍轻叩,捶击力度以能使身体震动而不感到疼痛为宜。可自己捶打,也可由他人捶打,被捶者可坐可卧。一般捶背频率以每分钟60至100下为宜,每日可捶背1至2次,每次捶背时间以20分钟为限。
全身重要的经络有哪些
经络学是古老中国医学的一部分,在中医理论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该学说认为人体经络分为经脉、络脉,以及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经脉又分为正经(十二条,称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条,称为‘奇经八脉’)。络脉又分为浮络(体表部位的脉络);别络(较大,共十五条,其中‘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各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共十五支,合称‘十五别络’);孙络(络脉最细小的分支)。
人体经络的重要意义
经络对人体而言非常重要,它既能决生死,又能处百病,因为人之所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由于经脉纵横交错,出入表里,内联五脏六腑,外至皮肤肌肉来连络的,而经脉之气运行正常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所起的重要作用。运行气血,营养脏腑天然气需要用管道输送到各个地方,同样,气血也要通过经络输送到身体各处,滋润全身上下内外.这是经络的第二个作用。经络穴位还可以反映人内在的毛病,中医称之为"以表知里"。
背部的五条经络有什么重要3
背部的脊椎是人体年轻的第二道生命线,也是五脏六腑的反射区,因为五脏六腑的神经和血管都连在脊椎上。
脊椎弯曲变形容易压迫五脏六腑,还容易形成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80%的慢性疾病都是因为脊椎弯曲变形所导致。
脊椎两边是膀胱经,而人体气血走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去湿排毒的通路,那么做好这条经络的保养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果背部脂肪厚,压迫了膀胱经,就会造成排水排毒不畅,毒素堆积,水肿、肥胖甚至疾病。
背厚往往是因为背部脂肪堆积,这不仅会加重脊椎负担,导致脊椎变形,还会堵塞背部经络,导致气血不畅通,百病则生。
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
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
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
背薄一寸,命长十年!背部经络畅通,百病消退!所以,保养背部成了养生很重要的一点。
背部健康与否,往往间接反映着脏腑是否正常运转。由此可见,背部是健康的晴雨表,是人体坚实的保护屏障。